本年是新中国建立75周年。75年间,咱们的城市开展一日千里,群众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今日起,Hi威海客户端推出“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报道,用一个个来自底层一线的变迁故事,展海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开展的猛进进程,为“精美城市·美好威海”建造会聚强壮力气。
9月14日,记者走进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出产车间,只见车间主任苏德光正在进行日常巡检,不时按动着设备上的几个按钮。
灵敏的机械手在自动化出产线上,摇动翻转,抓、握、放等一系列动作趁热打铁,有条有理,不到1分钟,流水线上的钻体就完结多道精密加工程序,完成从毛坯到制品的一体化操作。
苏德光地点的第六出产车间,规整散布着各类自动化出产线,触及出产、加工、拼装全环节。整个车间好像一部精巧的机器,各“零部件”严丝合缝、高效工作,每天各种规格型号的钻夹头源源不断地产出,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年是苏德光在威达机械的第33个年初,从一般的一线工人一步步干到车间主任,见证了威达机械由“制作”向“智造”的改变。“车间的工人渐渐的变少,‘机器人’却渐渐的变多,出产功率和精度质量大幅度进步。倒回几年前,连想都不敢想。”苏德光慨叹道。
十几年前,威达机械与传统制作企业相同,几千平方米的出产车间里,苏德光最多办理着近700名工人,我们围着机床转,旋钮、打磨、钻孔等各个工序都需求人工辅佐操作。
2015年春天,作为威海最早一批“试水”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威达机械首先内行业界改造出产线。苏德光至今仍记住第一批机械手进厂时的场景:“最早的机械手有1个半人高,刚拉进车间那天,我们都猎奇地跑去一探终究。”
机械手装置起来并不难,难就难在怎么在出产线上真实把它用好、用到位,保证前后各环节联接有序、传送高效。那段时刻,苏德光真实认识到了智能化改造的要害。“将设备装进出产线仅仅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把设备融入出产全流程,完成智能联动、协同合作。”苏德光说。
建立第一条智能化桁架出产线,苏德光和搭档们整整用了2个月时刻。作用清楚明了:一个机械手担任一个作业单位,全程不需求人工干预,联接顺利,单班产能进步25%,单线倍以上。
抢先迈入智能化赛道的威达机械,并没有停下奔驰的脚步。随后的几年间,出产线上不时就会看到新改变,从引进桁架到机器人,从机加工到自动化拼装、检测……威达机械内行业界创出了品牌,先后上榜工信部智能制作试点演示项目和山东省数字化车间。
“现在每个人能统筹十几台机床,出产功率大幅度的进步,产能翻了好几番。”苏德光说。
年轻时从手摇钻头做起,如本年近半百的苏德光每天在和传感器、机械手、多轴机器人等高科技打交道,这些初听有些“悠远”的设备,成了车间人人都了解、出产离不了的必备东西。
“我从来不感觉自己老,这些年出产线‘上新’的设备,来一个我学一个,紧紧跟上公司开展的脚步。”苏德光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