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圣泉集团(605589):圣泉集团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在线连卷制袋机

详细介绍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于2025年3月31日召开的第十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2024年度利润分配的预案》,拟以实施权益分派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50元(含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22,208,467股,扣除上述回购股份后公司总股本824,247,531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53,336,142.05(含税),现金分红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52.24%;2024年度公司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470,720,321.33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924,056,463.38元,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106.48%。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

  2024年,全球电子化学品尤其是国内电子科技类产品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尤其随着全球智算、高性能计算、物联网/车联网、AI等市场的发展,对于半导体封装、高频高速覆铜板、封装载板等高技术需求愈加强烈,高端芯片需求激增。与之配套的高端电子化学品尤其国产化需求加速。从计算场景来看,随着计算架构从 PC到云计算,到边缘计算,再到 AI训练,以及近期 DeepSeek等 AI软件爆发,服务器需求也在发生相应提升。而新的服务器架构同样催生新的商机,高频高速覆铜板成为各大 CCL企业的主力产品,也带动相关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自 2005 年开始步入电子化学品领域,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实现了电子级酚醛树脂、 特种环氧树脂等 CCL/PCB及电子封装上游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目前产品细分包括电子级酚醛树脂、特种环氧树脂、PPO/OPE、碳氢树脂、苯并噁嗪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功能型高分子材料,是制作半导体封装器件、高性能印制线路板(PCB)、覆铜板的核心原材料,能够完全满足电子行业发展对材料在信号传输高频化、信息处理高速化的需求,可大范围的应用于 5G/6G 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

  公司不仅着眼于发展 M6、M7水平的高频高速树脂,同时还逐步推进 M8、M9 等超低损耗材料的开发及推广。为保证产业链供需,满足下游 CCL/PCB行业在绿色环保(无铅无卤)、轻薄化、高速高频等方面要求,公司积极与电子材料制造企业及终端制造企业配合,联合开发高频高速、高耐热性、高导热性、高可靠性等高性能电子材料,为我国集成电路及高性能印制线路板行业实现国产化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力争成为上游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核心供应商。但中国高端电子化学品部分仍依赖进口,这为公司电子材料的发展和国产化替代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近期,公司计划启动 2000吨/年 PPO/OPE树脂项目、1000吨/年碳氢树脂项目、1000吨/年双马树脂项目、1000(2)电池材料行业

  2024年,全球电池材料行业延续高增长态势,中国市场主导地位持续巩固。据工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年全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达 1170GWh,同比增长 24%,行业总产值突破 1.2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型锂电池装车量达 826GWh,储能型锂电池产量 260GWh,消费电子领域电池产量 84GWh。一阶材料环节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同比增幅均超 20%,分别达到 310万吨、200万吨、210亿平方米和 130万吨,显示出全产业链协同扩张的特征。

  硅基负极被视为下一代理想负极材料,未来可逐渐替代传统石墨负极,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在锂电池中起到能量储存与释放的作用,对于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等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目前以石墨负极为主流,但在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方面已接近其发展极限。续航和补能焦虑依然是制约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发展适配高容量电池和快充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锂电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备高比容量和优异快充性能的硅基负极材料应运而生。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材料的 10倍扩容,能够大幅度提高锂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从而提升电动车续航能力,被视为未来最大有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

  硅碳负极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加速突破。特斯拉 4680大圆柱电池、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均采用硅碳负极技术,智己汽车 L6搭载的半固态电池也选用新一代高比能复合硅碳材料。该材料通过纳米化处理与碳包覆技术,将含硅量提升至 15%,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明显提高,推动续航能力提升30%以上。

  智能手机行业迎来电池容量跨越式升级,大容量电池逐步普及,硅碳负极材料成为核心技术支撑。2024年,华为、小米、荣耀等旗舰机型均搭载硅碳负极电池,推动该技术从高端机型向中低端渗透。通过 CVD法工艺,硅碳负极的含硅量从 6%提升至 15%,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明显提高,配合 120W 快充技术,手机续航能力提升 30%以上。2024年,硅碳负极在高端机型中的渗透率超 40%,预计 2025年安卓旗舰机型电池容量将普遍突破 6000mAh。

  公司通过独特的生物质精炼技术和树脂制备工艺,开发出酚醛树脂基和重组树脂基硅碳用多孔碳材料双技术路线。两种技术路线形成互补,覆盖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等多元化场景。

  其中:酚醛树脂基球形多孔碳采用独创的纳米级孔道调控技术,具有均一的孔结构、优异的抗膨胀和耐压性能,硅烷沉积的均匀性和循环稳定性,助力电芯容量提升,延长电池循环寿命,该技解决了椰壳基材料原料波动大、批次稳定性差的行业难题,性能接近合成树脂基产品,但成本明显低于椰壳类及合成树脂基多孔碳,为中低端市场提供了超高的性价比解决方案,具备市场竞争力。

  随着硅碳行业的发展和下游客户的需求,未来 3-5年内规划新增 1.5万吨多孔碳和 1万吨硅碳产能,有效满足消费电子与动力电池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

  锂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而我国又作为锂资源消费大国,其中绝大多数的锂资源供给都依赖进口,未来有可能受政治影响,制约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与锂相比,我国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有关数据显示,钠资源的地壳丰度为 2.75%,是锂的 423倍,并且遍布全球,我们常见的食盐、海水中就有丰富的钠元素。钠离子电池可以在-40℃到 8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在-2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接近 90%,高低温性能优于其他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内阻高于锂离子电池。在短路情况下,瞬时发热量较小,温升较低,热失控温度高于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钠离子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4年,国家持续强化对钠离子电池的政策支持,将其纳入新型储能与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工信部《2024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明确启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技术规范化;叠加《“十四五” 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钠电池被定位为破解锂资源消耗问题、支撑 “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

  钠电池安全性高、低温性能优异的特点使其在特定场景具备不可替代性。未来,随着行业标准完善与规模化效应显现,钠电池成本有望逐步降低,叠加政策扶持,其在储能、低速交通等领域的渗透率将加速提升。预计到 2025 年,国内钠电池专用产能将突破 275GWh,硬碳负极市场需求将随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同步增长。以圣泉集团为代表的材料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正推动钠电池从示范应用迈向产业化爆发阶段,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据行业测算,2024 年我国钠电池出货量已突破 3GWh,较 2023 年增长超 3倍,其中储能领域占比达 60%,海辰储能、比亚迪储能纳入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应用于电网调峰与工商业储能。

  国际层面,韩国 SNE Research预测,到 2035年全球钠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 140亿美元,价格较磷酸铁锂电池低 11%-24%。国内企业规划产能更显激进,预计 2035年总产能将达 464GWh,对应需求超 500GWh。随技术成熟与规模化生产推进,钠电池 BOM成本有望降至 0.35元/Wh以内,为其在储能、低速交通等领域替代铅酸电池及部分锂电池创造条件。

  作为钠电池核心材料,硬碳负极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与循环寿命。硬碳的关键技生物质精炼技术生产,将秸秆中不同组分例如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综合利用,在生物溶剂中通过分子间重排构建新的排列连接,形成生物基树脂,进一步加工形成压实密度较为理想的优质硬碳电池负极材料。重点围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3C消费类电池的不同应用场景开发了适配性高且性能优异的硬碳材料,助力钠电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不相同的领域的头部电芯厂都进行了评估验证,给予了高度评价,部分电芯厂已开始批量采购并逐步应用于钠电体系。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硬碳性能持续迭代提升,开发出的硬碳材料在保持高压实密度的情况下克容量达到了 350mAh/g以上,突破了现有产业瓶颈,工艺先进、可规模化生产,目前已建成万吨级硬碳负极产线)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合成树脂之一,因其具有非常明显的耐高温、耐烧蚀、阻燃等优异性能,而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子材料、耐火材料、摩擦材料、磨具磨料、保温材料、模塑料、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随着我们国家制造大国的地位不断稳固和提升,中国变成全球酚醛树脂制品使用和消费的第一大国,酚醛树脂需求及产量连创新高且仍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之中。2024年酚醛下游市场除建筑行业持续走弱,别的行业需求量保持稳定,但树脂及其下业的整体产能仍然供大于求,同时,下游公司发展差异化开始增大,具备规模化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具备海外市场的企业更具备竞争优势。

  磨料磨具行业价格竞争激烈,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头部客户优势显著,大客户 2024年产量稳中求进,对整体市场话语权加重;中小客户为生存和发展寻求转型:更注重渠道建设、积极开展外贸业务、开发差异化产品等。岩棉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发展紧密关联,整体需求偏弱,甚至有部分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和倒闭;但部分区域产品用于工业、基建等领域,受房地产影响较小,加上部分客户能够辐射海外市场,产量反而有所增长,但因对于下游预期过于乐观,产能扩张速度过快,市场行情报价竞争激烈。摩擦材料及浸渍材料行业下游与汽车行业相关,行业发展较为平稳,国内产量比去年略有下降,商用运载车辆用鼓式片生产厂商减量明显,有外贸业务厂家销量有所增加;小车用盘式片客户基本持平。模塑料及绝缘复合材料行业下游主要涉及电气材料、小家电和汽车等;下游总体需求和去年基本持平,根据不同下游及细分市场各家企业状况各不相同,但因为设备迭代和进步,行业产能扩张迅速,头部企业以价格抢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部分涂料和胶黏剂行业发展较快:现有市场仍以外资企业产品为主,国内企业通过一直在优化成本,性价比逐步的提升,逐步取代外资企业份额,在国内外两个方向同时发力,每年会有 15-20%增长。

  对于传统优势行业公司致力于不间断地积累和创新,与行业一起发展,开发了摩擦材料、页岩气覆膜支撑剂、磨料磨具、耐火材料、新型节能阻燃建材、表层涂料、模塑料、轮胎橡胶等多用途酚醛树脂产品,拥有 10大系列 800多个品种,目前公司产能达到 64.86万吨/年,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公司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酚醛树脂),中国电子材料行业评为专业十强,是“神舟”系列飞船、“复兴号”中国标准高铁隔热保温材料供应商。

  铸造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享有“工业之母”之称,大范围的应用于风电、汽车、内燃机、机床工具、发电设备、轨道交通、 管件阀门、矿冶机械等领域。铸造造型材料是铸造工艺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工艺材料之一,大范围的应用于铸造行业。铸造用树脂是铸造工业中重要的基础性材料,树脂粘结剂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铸件精度、光洁度、废品率及性能稳定性。

  2024年,中国铸造行业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呈现“稳中求进”的格局。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石,铸造行业与下游产业形成深度协同:能源领域,风电装机容量突破 5.21亿千瓦,增幅 18%,火电装机达 14.44亿千瓦,增幅 3.8%,推动大型铸件市场扩容。交通装备领域,汽车总产量 3128万辆,增幅 3.75%,其中新能源车占比突破 41%,带来轻量化铝/镁合金解决方案及一体化压铸配套材料需求提升。机床、工程机械领域,金属切削机床产量 69.5万台增幅 10.5%,工程机械行业结束三年下行周期,液压铸件订单量回升 12.8%,为铸件需求带来显著增量。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铸造和锻造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行业转型的核心引擎,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升级。政策实施带动落后产能持续出清,先进的技术渗透率显著提升。

  然而,行业仍面临深层次挑战:国内铸造产能过剩矛盾未解,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在此背景下,铸造企业对工艺优化、材料革新、装备升级的需求愈发迫切,倒逼上游材料供应商加速技术迭代与服务模式创新。中国铸造材料行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涵盖粘结剂、过滤系统、熔炼辅料等全品类产品体系,部分产品性能比肩国际领先水平,并出口至 30余个国家。但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不足;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战频发。技术分化,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 5%,而中小企业仍以低端和仿制为主,研发零投入,阻碍了整个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铸造造型材料产业是圣泉集团传统支柱产业,圣泉集团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铸造辅助材料)。铸造用呋喃树脂产销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以呋喃树脂、冷芯盒树脂、热芯盒树脂、涂料、固化剂、陶瓷过滤器、发热保温冒口、熔炼材料等为代表的铸造辅助材料产品达一百多种,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轮船、飞机、风电、通用机械、精密仪器等产品铸件和高档精密出口铸件生产。

  生物质是地球上存在最广泛的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由这些生命体排泄和代谢的所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所蕴藏的能量相当惊人,根据生物质学家的估算,地球上每年生产的生物能总量达 1400亿-1800亿吨(干重),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 7-8倍,目前作为能源及材料用途的生物质仅占总产量的 1%左右,潜力十分巨大。从能源及材料利用的角度来看,利用潜力较大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组成的全纤维素类生物质。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生物质资源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安全、可再生资源,将成为人类未来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 9.77亿吨,其中稻草为 2.2亿吨,麦杆为 1.75亿吨;玉米杆为3.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在 7.37亿吨左右,折合约 3.6亿吨标准煤。国内生物质行业仍主要以生物质能为主,作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扮演关键角色。在 2024年及未来几年展现出多元化和高值化的趋势,发展模式逐步从补贴驱动过渡到市场驱动。

  国内外有关生物质化工(轻工)的行业,如:糠醛、木糖、纸浆等,总的特点三组分分开单独利用,在利用一种组分的同时把其他的组分当作废料除去,一般是利用其燃烧的热量产生蒸汽及发电,使用价值较低。由于秸秆深加工技术不完善,与化石等资源相比应用成本高,高值化利用生产技术得不到突破,造成长期以来,秸秆乱堆乱放、直接焚烧、低值化利用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推动该产业系统性、产业化、高值化发展迫在眉睫。

  公司自 1979年建厂就涉足生物质产业,研发的“圣泉法”生物质精炼一体化技术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该技术绿色环保、高效率节约能源,系统性解决了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大组分难以高效分离的全球性难题,实现了高值化利用,可产出上百种产品:纤维素部分,生产溶解浆粕(莱赛尔纤维原料)、纳米纤维素、纸浆、各种高档纸制品、生物质纸浆模塑、纤维素乙醇等;半纤维素部分,既可生产糠醛,又可生产木糖、低聚木糖、L-阿拉伯糖;木质素部分,可生产高活性木质素、生物质树脂炭、硬碳负极材料、染料分散剂、沥青乳化剂、航空煤油、炭黑及耐火材料粘结剂等;剩余部分可生产有机钾肥、污水处理用碳源等。该项技术产业化有望打破长期以来对化石原料的依赖和国外垄断,真正将秸秆“吃干榨净”,致力于实现生物质化工、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的并驾齐驱。

  全球首个百万吨级“圣泉法”植物秸秆精炼一体化项目(一期),在黑龙江大庆市全面投产。作为全世界生物质秸秆绿色节能综合利用引领者,圣泉集团投资建设的一期项目,每年可加工秸秆 50万吨,生产生物质树脂炭、硬碳负极材料、高活性木质素、糠醛、纸浆、生物甲醇、可降解材料等系列绿色生物基产品。

  从秸秆中提取的高活性木质素,能够准确的通过木质素的下游用途不同,利用工艺技术条件的差别调控高活性木质素的分子量,来满足多种产品的需求。目前大庆生产的高活性木质素已成功应用于染料分散剂和油田助剂的生产,在聚氨酯、酚醛树脂等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相关这类的产品正在市场推广,其它在橡胶助剂、呋喃树脂、耐火材料、炭黑等领域的应用正在开发。

  从秸秆中提取的生物质树脂炭,是经三素综合利用逐级分离后的木质素部分经分子重排、炭化而成,其颗粒度均一、堆积密度大、灰分低、低位发热量达到 5000kcal/kg以上,作为零碳原料可替代煤质燃料直接燃烧发电,也可进一步深加工做电池硬碳材料和绿色生物甲醇等清洁能源。

  公司是以化学新材料和生物质新材料、新能源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产销量规模位居国内第一、世界前列。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持续科学技术创新,陆续推出铸造用环保型呋喃树脂、涂料、保温冒口等铸造辅助材料,各类环保型、耐热及增韧改性高性能酚醛树脂、印制电路板及光刻胶用电子级酚醛树脂、电子级环氧树脂、高频高速材料、先进封装材料以及航空航天用高强度酚醛预浸料、高强低密度酚醛 SMC、阻燃增强轻质酚醛轻芯钢、改性阻燃酚醛泡沫、多孔碳、硅碳等产品,下游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到汽车、风电、核电等机械制造领域,以及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轨道交通、航天航空、船舶运输、建筑节能、高端刹车片、高端磨具磨料、冶金耐火、海洋防腐、3D打印等国民经济所有的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未发生变化。

  报告期内,企业主要通过对技术、工艺、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并销售化学新材料和生物质新材料、新能源相关这类的产品获取收入,盈利大多数来源于于化学新材料和生物质新材料、新能源相关这类的产品的出售的收益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公司设供应部,统一负责物资采购的询价、合同审核工作。公司成立了《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招标管理制度》、《电子采购平台化招标管理制度》、《质保金支付管理办法》等采购管理制度,依据相应的制度要求对大宗物资实行集中采购,通过公开对外招标、邀请招标,议标的方式来进行。企业成立了集团原料组,苯酚、甲醛等大宗基础化工原材料主要从利华益、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大规模的公司采购,品质稳定可靠。

  公司自主开发了圣泉集团电子采购平台,平台涵盖了原材料、包装物资、备品备件、设备、办公用品、基建项目等十余类物资。公司在电子采购平台发布采购信息,供应商在电子采购平台做报价。通过电子采购平台,实现了公司采购信息化、招标公开化、透明化、集中化,提高了采购效率、吸引了新供应商、降低了采购成本。

  公司对供应商实行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审核,新供应商需要出示多次样品检测,检测合格后供应商提交相应资质文件,审核通过后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并定时进行评审。公司依靠多年在市场上的领头羊,与国内外优质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原料价格波动时,公司也能够争取到较为有利的价格水平。

  公司按照每个客户订单、未来市场趋势及自身库存情况确定生产计划,同时为了确认和保证产品供应的稳定、提高对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公司会依据市场情况备有一定的库存。公司启用了信息化、精细化的 SAP ERP系统,ERP系统生产模块根据销售部门下达的销售订单自动生成生产订单,生产部结合库存以及产能情况对生产订单进行审核后,将生产订单下达至生产车间,车间接到订单,根据相关生产订单需求领取所需的物料,组织生产,生产完毕后通过 SAP系统报检,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库。

  公司主要是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也存在少量经销的情况。公司境内销售主要是采用直销模式,境外销售适当采用经销模式。在目前发展阶段,公司集中优势服务中国本土客户,同时会根据海外客户要求及自身资源配置情况,适当通过经销模式,拓宽销售经营渠道。公司的经销模式为买断式现产品控制权的转移。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0.20亿元,同比增长 9.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68亿元,同比增长 9.94%。报告期末,总资产 147.33亿元,负债总金额 41.68亿元,资产负债率 28.29%,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 100.77亿元。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关于我们
火狐视频在线观看
地膜打孔机
在线连卷制袋机
薄膜打孔机
吹膜机
火狐视频官网
新闻资讯
火狐体育最新官方网站
行业新闻
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电话:0411-86263338

手机:13898436669

邮箱:dlhnk@163.com

网址:www.djzb110.com

火狐视频在线观看

微信 扫一扫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